南工2021年心理委员专题培训顺利举行

发布者:丁庆如发布时间:2021-04-01浏览次数:950

心理委员专题培训精彩回顾

  331日下午1530,心理委员专题培训第二场讲座于仙林校区学术交流报告厅举行,天堂校区线上同步直播,140余名同学参加此次培训。本次讲座主题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闫蕾老师主讲。

闫老师先讲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具体表现,如何通过情绪、行为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状况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接着详细讲述了各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及精神障碍,为大家科普了社交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随后指出身为心理委员,在身边同学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如何进行非专业人员的心理干预,用倾听、同感、尊重真诚给其心理支持和关注,并可建议其前往心理咨询中心或专科医院求助。最后闫老师强调了心理委员在工作中的自我关爱和自我保护,希望心理委员们都能成为快乐的助人自助者。

47日下午,第三场心理委员沙龙在大学生创新发展中心顺利举行。本场培训的主题是系统观-如何理解心理问题。此次沙龙的主讲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许鹏飞老师,80余名同学参与了本场培训。

  许老师首先从家庭的视角切入,一连抛出了几个问题,询问了同学们对家的看法,家庭的结构、家庭内的重要关系以及关系给个人所带来的影响,让同学们意识到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家庭关系对个人的健康、情绪、关系、教育、成长、事业、幸福等诸多层面。接下来,许老师邀请了7位同学,扮演了一个家庭中的三代人,将7位同学间隔的距离来模拟家庭关系中的心理距离,形象生动地向同学们展示了在家庭系统中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并用心理案例,展示了如何系统式看待一个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寻找系统式解决心理问题的资源。此外,许老师从系统式治疗的基本理念入手,教授同学们从系统观点看待心理问题时要做到不看个体看整体、不看症状看关系、不看缺陷看资源、不给答案给问题等基本理念。

  最后,许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解读和绘画个人家谱图,简洁、直观地呈现了家庭关系及生理、心理、社会信息,分析了家庭关系模式以及家庭中的平衡和非平衡关系。

    414晚上1830,心理委员专题培训第四场讲座于仙林校区乐群楼J102教室举行,天堂校区线上同步直播,140余名同学参加此次培训。本次讲座主题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由心理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赵秋明老师主讲



什么是心理危机?赵老师在带领心理委员们回顾其职能后直入主题。心理危机就是当遇到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处理的事件和遭遇时,平衡打破,正常生活受到干扰,进入失衡状态。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遭遇危机不仅可能产生风险,也可能带来成长。危机分为三个种类: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学生常见的危机,往往发生在重要时间点如入学、评优前后、期末期中考试、突发事件后、毕业前等,需要心理委员格外提高警惕。而应激事件、心理障碍和性格偏差是格外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抑郁症是导致心理危机产生的常见风险因素之一,赵老师通过一个短片《我有一条黑狗叫抑郁》生动地展示了抑郁症患者的状态,并运用“43251”口诀帮助心理委员更好地记忆和识别抑郁症。赵老师通过几个匿名案例让心理委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解学生心理危机的途径,帮助心理委员学习如何真诚回应而不故作积极,最后如何有效运用身边的积极资源更好地提供帮助。

 416日下午1530,心理委员专题培训第五场沙龙于仙林校区卡魅实验室举行,80余名同学参加此次培训。本次沙龙主题为《心理委员沟通能力训练》,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刘长虹老师主讲。

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是什么样的?刘老师从一个小案例出发,解释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的区别,并让同学们在两人一组的小练习中体会非暴力沟通带来的别样感觉,进而引发同学们思考:日常沟通与心理委员的沟通有哪些不同?事实上,心理委员需要训练的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更是作为心理助人工作需要的特殊沟通方式,需要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更加有效。有效的信息输入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带着对非言语信息的观察,有重点、有回应地听;有效的信息输出则需要有技巧地回应,让对方感觉到温暖和支持。在现场情景模拟练习中,刘老师带领心理委员们逐字逐句复盘,运用刚刚讲述过的倾听和回应技巧去获取信息、提供帮助。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其重要性,经过5次连续培训,心理委员们即将结业,更好地履行职能。“用心体会他人的需要并提供帮助会让他人感到温暖,也会因为别人的满足而幸福。”希望心理委员们在助人过程中不仅锻炼技能,也能收获幸福。

学工处 心理中心 供稿